什么是意大利?

欧美广大历史爱好者重翻旧账,调侃道:作为“世界战争史上最狠猪队友”,“工程”实在不足挂齿。

公元前9世纪,古罗马在意大利中部兴起,600年后,征服意大利全境,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首都罗马城巅峰时期有100万人口。中国到了唐朝,都城长安才达到此种规模。

罗马城内共有贵族宅邸1797座,中下阶层居住的公寓楼房4.6602万栋、磨坊254所、谷仓190处,另有桥梁8座、大市场8个、广场11个、凯旋门36座、自来水泉1152个、图书馆28家、赛马场2个、圆形竞技场2座、浴场2座及856间私营小浴室。

这里盛产历史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和诗人,李维、塔西佗、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均是罗马“特产”,一不留神就影响了世界几千年。

富有的罗马人爱好享乐、生活奢华,金银首饰不足为奇,连日用品都精致得让人咂舌。

10到11世纪,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归了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南部属于拜占庭。

不过,意大利虽然丧失了罗马金戈铁马,却控制了地中海贸易,早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发达的经济催生了15世纪的文艺复兴,其光芒之强烈,照亮了黑暗、蒙昧的欧洲。

因此,当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逐步完成集权,满载矿石、布匹、香料的商船在大西洋航路上一帆风顺之时,一直守着地中海做着发财梦的意大利人发现:悲催了。

意大利对东西方贸易的垄断被打破,往日荣华逐渐失去光彩,慢慢地成了欧洲的破落户。

意大利建国三杰,左起依次为:以播撒思想著称的马志尼、以政治手腕著称的加富尔、以军事功绩著称的加里波第

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统一之后,意大利人悲伤地发现,自己已经被欧洲列强远远甩开。

意大利只有北部工业还算发达,南部是纯纯的农业社会,超过90%的老百姓都是文盲!

意大利的梦想就是恢复罗马的无尚荣光——重新将地中海变成自家内湖,在欧洲当上呼风唤雨的“老大”。

这一点,汤因比总结得很到位:地中海之于罗马帝国是内湖,对意大利反而成了囚禁它的“监狱”。

不过,大概是因为罗马帝国盛世图景实在太辉煌!不但德国千百年来一直惦记着沾光,连娶了拜占庭末代公主的俄罗斯沙皇都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

意大利参与帝国主义殖民竞赛的时间有点晚,大家分的差不多了,此时,留给它的只有埃塞俄比亚,那只好将就了。

果线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两年后,在与埃塞俄比亚的阿杜瓦战役中,意大利惨败,战死4000多人,还要赔款1000万里拉。

意大利在对外扩张中屡屡失败,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蔓延全国,掌权的自由主义政府越来越无力应对新局势。

上台后,法西斯政府实施国家干预政策、发展重工业,实现了财政盈余,失业率甚至降到了零,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意大利的工业产量几乎翻倍,达到了列强的平均水平。

在1926至1940年间,意大利的总军费达到了英国的80%,法国的97%(有段时间,其军费甚至达到英国的90%,比法国多出23%)!

德国的强大让他眼红不已,希特勒对这位法西斯“老前辈”表现出的景仰之情更让他飘飘然。

1939年,欧洲战火燃起时,意大利显然没准备好——国内储备的钢材只够用14天,煤炭50天,铁矿石180天。

当希特勒要求意大利参战时,墨索里尼列出了一份长长的“物资清单”,从石油钢铁木材到高射炮,几乎要了个遍。

然而,眼看着德意志战车所向披靡,墨索里尼坐不住了——要是被德国远远甩在身后,还有啥脸面分赃、谈条件?

法国曾与意争夺地中海的利益,一直被视作宿敌,意大利战前部署一直是以法国为目标。

他们从马奇诺防线上的坚固据点“孚日要塞”开始仰攻,形象点说吧,这好比“抓住敌人步枪上的刺刀”,根本攻不下来。

“墨索里尼已经十分丢脸,因为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前进一步。甚至直到今天也没有能够向前推进,还停在法国第一道防御工事的阵地前。”

当然,希腊对意大利非常不屑,只肯向德国投降,投降仪式上都不许意方代表在场。

1941 年,英属南非部队在东非战场俘获了意大利军旗,士兵喜笑颜开与之合影

意军被吓破了胆,士兵一打仗就钻到战车底下不敢出来,看到英国士兵就想投降,甚至为了争先逃跑而大打出手。

有些精锐部队拿着“龙套”的角色设定,居然打出了威风,如著名的“阿里埃特”装甲师、“弗格尔”伞兵师等。

意军中还有一支王牌——“神枪手步兵团”,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重创英军,俘虏数百人。

“弗格尔”伞兵师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坚持抵抗,4000人中只有306人幸存,被丘吉尔称为“沙漠雄师”。

在乌克兰,意军攻占了斯大林诺(现顿涅茨克)等地,俘虏10万苏军,缴获大量装备。

后来,德意联军节节败退,在尼古拉耶维卡村,缺衣少食、几乎弹尽粮绝的“特伦托天拿”山地师被苏军包围。

在地中海,意大利海军切断了英国本土和殖民地间的交通线,给其舰队、商船带来巨大威胁;

意大利曾诞生过卓越的军事理论天才——杜黑,他提出的制空权理论,直接改变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911年,意大利在对土耳其的战争中使用了飞行器,开启了人类空战的历史。

意大利人还熟练运用空气动力学知识,设计出一批速度快且牢固的战机,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雷贾尼RE2005在俯冲时飞出过980km/h的极限速度,创造了活塞式飞机的记录,至今没被打破。一般飞机到这个速度已濒临解体。

SM79鱼雷轰炸机是二战中意大利最成功的轰炸机,英国人愤怒地称其为“该死的驼背”。

因为穷,二战时,意大利只能当德国的“小配角”,干些人家不爱干的脏活、累活,不仅如此,还得时刻准备着被坑。

总运载能力还不到英国1/5的意海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参战一年多,就已损失了130万吨运力。

意军主要以步兵为主,机械化程度很低,机动性差,只能采取静态固守的打法。因此,战场主动权屡屡落到英军手中。

雪上加霜的是,意军还得把少得可怜的车辆用于物资运输,就这样,德国还总是怀疑意大利为了保全自己的战舰和商船,没有尽职尽责。

墨索里尼虽然很不满,但也派出10个师共22.9万人,组成“意大利第8集团军”支持盟友。

在斯大林格勒的关键战役中,意军负责掩护侧翼近200公里的漫长战线月苏军全线突破时,德国人却拒不供给任何机动运输工具,意军损失惨重。

午餐肉罐头被德军戏称为“墨索里尼的”,压缩饼干则称为“水泥块”,难吃程度可想而知。

比如,他将所有飞机都调拨给空军使用,禁止海军使用航空兵,造成海空军矛盾激烈,不能协同作战,甚至屡屡发生误击事件。

航空母舰在1918年就问世了,但墨索里尼对这种新式武器毫不重视,甚至天真地认为:意大利本身就是一艘“巨大且永不沉没的航母”,因此拒绝发展这种战争利器。

在这位最高领导人的带领下,意大利人辛辛苦苦地搞出了一堆善于卖萌的奇葩武器:

比如,1931年发明的卡普罗尼涵道式活塞螺旋桨动力试验机,最大的特点是把螺旋桨放到飞机的肚子里。

比如史上最“迷你”的战车——意大利MIAS单兵突击车,在强大的“钢铁洪流”面前,恐怕只有瑟瑟发抖的份儿。

此外,他的独裁统治造成军队效率低下、贪腐盛行,高层利用职权与军工企业相勾结,将领思想保守,还停留在一战的堑壕战思维。

内部“贫富差异”还很严重,“士兵在饿着肚皮作战的时候,多数的军官吃的还是好几道菜的正餐”。

放眼欧洲,意大利堪称列强中的最弱国,在欧洲根本没有话语权。列宁称之为“贫穷资本主义”。

与拥有超级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罗马帝国“巨人”相比,意大利只是一个“瘸腿的小个子”。

南部和北部存在巨大差距,北方工业发达,南方却还停留在农业社会,90%以上人都是文盲。

上世纪20年代,意大利虽努力发展经济,也迎来过短暂的繁荣,但终究无法摆脱农业社会的本质,经济主要依靠纺织业等传统产业发展。

另外,自身和仅有的几块非洲殖民地资源匮乏,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等战略资源全仗进口,根本无法支持战争机器运转。

主要是适合山地作战的超轻型坦克,装甲薄弱,在英军坦克面前毫无招架之力,被意军士兵戏称为“自动推进棺材”。

“想到意大利元首居然把这样破铜烂铁式的装备交给他的军队去前方作战,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意军“只够应付一个殖民地性质的战争,最多能剿灭一些叛乱民族”,根本应付不了现代战争。面对英军的猛攻,意军成了“逃跑军”“投降军”不足为奇。

在这种情况下,两军协同作战训练无从谈及,误伤友军的事时有发生,实力远逊德军的意军自然吃亏。

在此之前,邦国林立, 老百姓热爱自己的家乡,对统一的“意大利”国家反倒没什么感觉,自然不愿为之殊死战斗。

之前,老百姓支持墨索里尼,是因为他切实提高了生活水平,可不是愿意为了他的扩张野心埋葬自己。

于是,大家都以保命为先,军官动不动就捆好行李准备回家,士兵拆下机枪准备投降。

“意大利士兵打仗不行,但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向战俘营的样子绝对是世界一流。将军带头走在队伍的前列,犹如阅兵一般。”

他们有一句谚语叫:“要享受无所事事的快乐(Dolce Fa Niente)。

隆美尔看不上意军的武器装备,对意大利产的旅行车倒是很满意:“意大利人对于制造这种东西倒是颇为拿手。”